思維發展學會結構化學習 結構化學習促使終身發展——2024上游學校寒假培訓(二)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研前有準備,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上游學校讓頭腦風暴刮起來!
2月22日下午,上游學校2024寒假培訓進入第二個主題——思維發展讓學生學會結構化學習。思維發展的專題培訓,延續德育落地專場的半開放研討形式,紅校從簡單小結上午的活動及現場采訪幾位教師的培訓感悟,引導大家走進了下午的培訓主題。
初中物理教師徐棟,從3個角度闡述了自己對思維發展讓學生學會結構化學習的理解:?一是教師應具備對學科知識結構化的能力;二是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三是教師要有一套訓練學生的結構化方法。
針對徐棟老師的分享,多位老師展開熱議。
初中數學教師花秀萍和馬玲玲老師,著重補充了學生學習新知先要解構,關聯舊知,用已有的經驗和新的理解去建立新的結構,從而發展學生結構化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劉曉娟,補充了留存的方式。她認為,只有將知識建立起聯系,以清晰的結構輸出,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內化。
高中語文老師王梅,從學科教學角度,闡述了她對結構化的理解與實踐。她認為,對于課文來說,要從“文字、文章、文學、文化”四個層面進行進階地學習,而對于作文,則可從一元或二元角度分析與訓練,以此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結構化學習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英語名師喬紅霞老師認為,首先結構化不僅存在于教學,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過生動的生活舉例讓大家對結構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次她重點從英語教學角度分享了她對結構化學習的創造性認識。她認為,初中英語是通過“我”的三個維度即“小我、中我、大我”將3年的知識縱向上貫通起來,有用5個W加1個H把篇章在橫向上關聯起來。
在聽完老師們的發言后,王力爭校長進行了專業引領。
首先王力爭校長就教學的目的進行了闡述,王力爭校長指出:教學是要傳授知識,但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通過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思維;而現實是現在的教育更多的只注重傳授知識,忽略了思維的訓練,所以我們要將研究重點放在思維上面。
可是思維抓不著看不到,如何訓練呢?緊接著,王力爭校長給出了解答,思維的訓練可從兩個維度進行。
一,借助結構化思維使思維訓練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結構化思維可分為3個層次:1.尋根思維,追問為什么,通透底層邏輯是什么;2.分層分類,對問題進行解構、解剖;3.遷移應用,搞清變式,明確易錯點。從這3個層次思考問題,養成習慣,就能形成結構化意識,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會提升,還能衍生出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等。
二,思維需要刻意訓練。思維訓練需關注如下要素:1.被訓練者親自參與;2.訓練要有標準;3.要有意識的訓練;4.要有目的的反復的高強度的訓練。(——王校的觀點最終位居熱度榜第1)
最后王力爭校長補充,以上是從學生學的角度分析的結果,而從教師教的角度來看,具體落地為“四個習慣(傾聽、表達、合作、總結)”和“課堂六環節(導,思,議,展,評,測)”,這些是輔助性措施,通過教學設計幫助孩子進入結構化狀態,進入自主建構的狀態。王校特別指出,要有任務驅動,要有情境,讓學生能夠盡情展開“思,議,展”,使思維訓練落到實處。
典型引領1:
高中化學組基于學校要求持續探索在深研
高中化學教研組長于瑤老師從“結構化的教促進學生結構化的學”的角度分析了結構化學習的達成。
高中化學組認為結構化學習的達成包括過程的達成和結果的達成。結果達成的標準是學生對知識體系形成結構化的存儲,高中化學組發現基于任務檢索式學習的任務單能有效實現結果達成。而根據不同課型設計不同的任務單能有效引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方法進行結構化存儲。
高中化學組的研究過程體現了團隊的密切合作,研究過程扎實,研究成果針對性強,值得每個備課組借鑒。
因為老師們帶著自己的思考并擱置己見的傾聽,從同伴及領導那里收獲頗多。談論中大家還拋出了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討論。
初中體育馮凱彬老師、初中英語王哲一老師、心理健康張安琪老師深刻的談及了自己在培訓中的感悟及收獲。
高一物理于蓬老師、高二物理劉澤華、初中歷史馬婷婷老師、高一歷史馬光榮老師都針對導學案用起來為什么不順手的問題發表的觀點。
于老師認為,導學案用的不順手這個問題跟自己的參與度不大有關系,如果導學案全是由自己完成,用起來會很順手。在集體備課或小教研研討導學案的過程中,自己的參與度越高,用起來越順手。
澤華老師的核心觀點是:導學案要有利于教學,使用要想順手,前提是每一個人都動手、組長把關,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提出,他們組在小教研時會產生激烈的討論,最終讓大家認同、信服。
婷婷老師認為,目光應該聚焦到工具本身,其次再聚焦到用工具的地方,也就是課堂即學生結構化思維的發展等等。視角應該站在學生這里,將問題分層分類,設計之前預設和預判學生學習的結果。
光榮老師著重分析了學生興趣不高主要原因,提出要調整問題的難度,向思維層面去思考、去設置……
高中語文組認為教學六環節是結構化教學的抓手,而高質量的學習任務鏈是有效落實課堂六環節的抓手。
高中語文組教研組長張習芳老師分享了高質量的學習任務鏈的四個標準:1.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2.是解讀文本的一個關鍵;3.任務應該有挑戰性;4.若干個任務之間有關聯。
她以革命題材小說群文閱讀為例,展示并闡述了任務鏈的設計意圖。三個任務鏈的設計擯棄了原有的問題式導入,選擇了學生演繹,撰寫頒獎詞,鑒賞等方式,讓學生真正主動思維和建構,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總結、表達、合作、傾聽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任務鏈將課堂六環節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了三個任務中,是對課堂六環節透徹領悟后的創新應用。
首先王力爭校長以人們在傾聽時思維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人們總是會選擇性地接受你原有認知當中能接受的,愿意接受的信息,從而忽略了他人表達中的核心。進而闡釋傾聽的前提就是擱置己見,要站在客觀的角度拎出他人表達的內在結構,并且在此基礎上用新的結構對比舊的結構,從而完善體系,這才是一個好的學習過程。
其次王力爭校長在張習芳老師分享的基礎上強調,結構化思維的刻意訓練一定是一個能讓學生去經歷結構化思維的過程。在利用課堂六環節的教學中,不能讓六環節浮于表面,應當通過合適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戰,并且還要直指學科核心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任務鏈。之所以張習芳老師能夠創新出任務鏈的教學方法,就在于對結構化理論的通透,對結構化理論底層邏輯的理解。
王力爭校長進一步用結構圖的形式梳理了結構化思維的底層邏輯。
最后王力爭校長對所有教師提出了期望:
1.期望上游學校的每一個老師都能打通結構化思維的底層邏輯,形成結構化教學的理論閉環。
2.期望上游學校的每一個老師不僅停留在觀念上的認可,更要做好知行合一。
3.期望各位老師在新學期中能夠在自我學科特點,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思考結構化教學落地,形成適合本學科,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聆聽王校的引領,再看看我們身邊已經走在了結構化教學前列的同仁們,我們意氣風發,我們心潮澎湃,我們也將跟上步伐,積極踐行,爭取讓學生早日學會結構化學習!
文字: 鄧娟 李浩文 李麗 任亮鵬 楊云云 倪莉莉 馬寧
圖片:買芮 郭海燕 倪莉莉
審核:劉歷紅
終審:王力爭